下载APP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建设案例分析 (上)
2025-04-29 16:45  来源:  作者: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提供商。平安集团旗下专业公司主要包括以保险、银行、资管为代表的综合金融业务和以平安健康、北大国际医院为代表的的医疗健康业务,涵盖金融、医疗、养老的各个领域。  

 

中国平安财务共享建设历程

 

2004年,中国平安启动财务共享建设。2006年中国平安全国运营中心在上海张江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中国平安第一个统一作业平台。 2007年,四川分部成立。2008年,深圳、内江分部成立。中国平安后援中心改制,成立第一个独立的综合性共享服务平台——平安数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启共享服务的独立法人化运作,是“平安金服”的前身。2011年,合肥分部成立。2013年,中国平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一个以上海为总中心,以成都、深圳、内江和合肥为分中心的财务共享模式。 2016年,平安数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平安直通咨询有限公司整合,更名为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金服) 

  

中国平安财务共享转型升级四个阶段

 

平安金服财务服务中心作为中国平安集团的财务共享平台,为集团内各子公司主体提供与财务相关的服务。自2004年财务集中后,经过四次蜕变升级,持续推进产品迭代与数字化应用,作业类型由传统的采购、费用等相关业务,逐步创新升级为税务、报表、估值等高阶业务,对标市场同类财务共享中心,业务覆盖面全,实现端到端财务业务和管理会计职能支持。

 

阶段一:财务集中化阶段(2004年至2007年)平安金服财务服务中心以费用和资金集中为起点,开启财务集中管理,承接集团内部单位的资金收付录入及分录录入作业。

 

阶段二:财务产品化阶段(2008年至2016年)平安集团共享中心开始独立法人化运作,费用审核、税金、银行对账、总账核算等纳入共享,形成一整套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水平协议)服务机制,同时也扩大至六大产品,形成端到端产品体系。

 

阶段三:财务自动化阶段(2017年至2020年)伴随数字技术在财务领域的深度应用,财务共享中心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价值化转型。平安金服财务服务中心在此过程中上线了首个RPA,并获得相关专利。2017年6月,发布“iSee智能风控平台”,积极推动财务的“去手工”。2017年11月,发布AI财务智能共享引擎,实现人机协同的财务运营新模式。

 

阶段四:财务智能化阶段(2021年至今)平安金服财务服务中心将人工智能、规则引擎、机器学习等技术与财务场景个性化结合,实现了费用端审核智能化,做到总账、入账端的审核以及附件智能识别。同时,借力于平安智能客服体系,形成智能客服服务模式。智能技术优化财务工作还在持续深入探索与研究过程中。

 

中国平安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架构

 

中国平安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架构分为六大产品线——费用类、资金类、税金类、综合类、估值类、年金类,并分别设立专门小组负责,由其专属的产品经理和团队进行监督,产品经理对产品的质量、员工的技术和资金运用负责,相关的工作由各地区中心配合完成。此外,还有一个单独成立的运营支持组负责进行监督评价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质量检验等。  

 

费用类产品线经理负责的远程会计组主要负责费用类的扫描报销工作,由内江、上海、合肥的中心负责实施。资金类产品线主要负责集团网银的收付以及清算的交割、资金的核算、回单查询余额的填报,由合肥、上海、深圳三个作业区共同分担。税金类产品线包括税金申报组和资金检查组,税金申报组主要负责寿险的纳税申报,资金检查组负责线上的资金往来核算与监督。税金类小组在内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展工作。综合类产品线经理管理的综合财务组负责处理总账相关的核算、资金冻结的签报审批等综合管理业务。估值类产品线包括保险会计组和信托会计组,负责相关产品会计核算工作,由合肥、成都两个作业区负责。年金作业组负责年金相关的缴费支付,集中在上海、成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操作。

 

这种“大中心”划分为工作侧重不同的“小中心”的矩阵式管理构架,既能有效率、针对性地完成工作,又对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考核提供便利。此外,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打破信息壁垒与地域壁垒的优越性,各个产品线小组能更加高效地进行业务沟通与合作。

来源:令才汇   作者:宋佳慧

责任编辑:韩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