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倡之地,地处亚洲东南部,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国土面积191.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16.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专属经济区),被称为“千岛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近些年,其经济增速保持在5%左右。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约13712亿美元。
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1945年印尼宣布独立前,被荷兰殖民统治,其会计制度主要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会计模式影响。
1974年,印尼会计师协会(IAI)成立,主要负责管理和制定会计准则。
1994年,IAI发布新的财务会计准则,初步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保持一致,标志着其会计体系开始与国际接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财务不透明的问题,使印尼进一步意识到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提高财务透明度的重要性。2008年,IAI决定采用IFRS并承诺逐步将财务会计准则与IFRS保持一致。
2012年,印尼正式宣布采用改编的IFRS体系——印尼财务会计准则(PSAK),标志着印尼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又迈进一步。
2016年5月,印尼正式宣布PSAK与IFRS实现全面趋同,这意味着PSAK在大多数关键领域与IFRS保持一致。
会计环境、经济、法律体系
与会计法规
印尼的会计环境主要受法律和监管框架、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因素以及国际准则采用情况等因素共同影响。总体来看,其会计环境正在不断发展,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要求,主要受IAI和金融服务管理局(OJK)监管。IAI负责制定印尼的会计准则,OJK负责金融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要求。PSAK基本上按照IFRS编写,但对部分内容进行本地化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法律和经济需求,整体会计环境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印尼的经济环境进一步推动其会计环境的发展。2022年,印尼实际吸引外资456.1亿美元,同比增长8.5%。近年来,政府不断改进和完善投资环境,投资协调委员会致力于优化办事流程,强化服务质量,对投资负面清单进行再度精简,从而拓展更多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工业部联合财政部颁布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免征外商投资企业自用设备的进口关税、对出口产品原材料实施退税政策,以及针对特定行业和大规模投资项目给予所得税减免等举措吸引外商投资。
印尼现行宪法为《“四五”宪法》,于1945年8月18日颁布实施。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最高法院独立于立法和行政机构,院长由最高法院法官选举产生。与贸易有关的法律主要包括贸易法、海关法、产业法等。
印尼现行4套会计准则包括:IAI发布的PSAK和会计准则解释(ISAK) ,根据IFRS制定;伊斯兰会计准则(SAS),适用于按照伊斯兰教义执行交易的实体;非公共责任实体财务会计准则(SAK ETAP),主要为不具有重大公共责任的实体在向外部用户发布财务报表时使用;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这是相对简化的会计准则版本,主要适用于不适用SAK ETAP的中小型企业。
文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印尼的文化多样性塑造了其独特的会计环境,主要体现在商业文化、集体主义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民族文化。
在印尼商业文化中,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具体表现为家族企业在财务信息披露上较为谨慎,不愿过度公开财务数据,以保持公司由家族内部控制和家族成员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透明性。
印尼是一个高度集体主义的国家,员工和管理层倾向于维持和谐一致,企业内部倾向于进行广泛协商,确保各方达成一致,避免质疑和冲突。在会计实践中,这可能导致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事务时依赖管理层指示,牺牲专业独立性,在重大财务决策和内部控制事项上,导致财务决策流程较为缓慢。
印尼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伊斯兰会计强调利率的禁止、风险分担和公平的收益分配,这促使相关企业在财务处理上符合伊斯兰教法的要求。伊斯兰教倡导道德和社会责任,这使得企业更注重财务报告中的社会责任披露,许多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增加慈善支出、员工福利等信息,以满足宗教和社会期望。
印尼传统文化中存在一定的保守和风险规避倾向,在会计实践中体现为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更倾向于保守估计,尤其在资产评估和成本确认方面,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避免过高估计利润或低估成本。
总而言之,在印尼推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会计实践中,需要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会计标准的执行力。
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印尼的会计制度在主要财务报表、收入确认、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已与IFRS保持一致,体现了全球化的趋势。然而,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伊斯兰金融会计、租赁准则和拨备政策等方面仍有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印尼对本地企业需求和经济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增加国际投资者对印尼财务报告的理解难度。
PSAK对“控制”的定义更加侧重地方性特征,主要偏重于股权比例的考虑。而IFRS对控制的定义较为灵活,强调企业实际控制权,而对地方性政策的强调较少。
PSAK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FRS不同。PSAK 68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而IFRS 13强调公允价值是一种“退出价格”。
对于租赁会计,PSAK与IFRS相似。但PSAK 73对于小型企业允许简化租赁会计处理,而无需全面实施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的资本化。而IFRS 16 对所有租赁都要求资本化,不提供简化的处理办法,对租赁的处理更为一致且严格。
印尼为不具备公众责任的企业制定了简化的SAK ETAP,与中小型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for SMEs)有所不同。SAK ETAP标准更为简化,较少涉及公允价值、金融工具等复杂准则内容,且其收入确认、资产评估等方法与IFRS不同,更加适应印尼中小企业的需求。
印尼的会计准则包含了一套专门针对伊斯兰金融机构的准则(PSAK Syariah),其内容参考伊斯兰会计准则(AAOIFI),并未完全采用 IFRS。因此,PSAK Syariah 保留印尼本土化和宗教化的会计特点。
在拨备和准备金的确认上,印尼会计制度可能更为保守。印尼企业通常在面临潜在损失时较早确认相关拨备,而IFRS更强调“预计信用损失”的概念,可能会允许更为灵活的判断。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