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推进构建世界一流财务体系建设,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达环保)不断致力于信息化财务管理工具应用,推行财务共享2.0升级,搭建财务数智一体化平台,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公司精细化管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
以全面预算引领生产经营活动
菲达环保财务总监朱叶梅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自2018年起采用“财务集中管控+事业部会计”的财务管理方式,以“创新、创效、服务、监督”为财务工作理念,利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助力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
首先,菲达环保以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为起点,以全面预算引领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分级编制、逐级汇总、总体平衡”的预算编制程序,将预算目标与绩效考核目标相关联,实行预算“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促进业财融合创效益。
菲达环保的主营业务为环保设备设计、生产、销售与安装,属于订单式非标定制产品,从销售合同签订到质保金回收周期较长,时间跨度在1—5年不等。“按照新收入准则要求,需根据工程履约进度按照时点法与时段法分别进行会计确认,这给我们的全面预算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朱叶梅称。
为实现财务管理价值、提高经营结果的可预见性,针对工程总承包(EPC)产品销售的特性,公司创建了“1234”信息化预算管理体系,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论上做了创新性的尝试,以零基预算为编制方式,按月进行“确定与不确定”滚动预算分析,实现经营目标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
1个核心目标。在确立预算目标时,菲达环保紧密依据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及当前市场经营形势,以控股股东杭钢集团“十四五”环保产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结合上市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及阶段性经营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公司的全面预算目标。
2项重点管理。在确立全面预算目标的基础上,进行预算任务的分解、细化与落实,形成重点任务计划表和重点事项领办表。对于重点任务,制定执行目标与步骤,明确时间和责任人,通过定期的进度检查、问题反馈和解决方案的讨论,确保重点任务按计划推进。在重点事项方面,实行领导挂帅协调机制,有效统筹协调公司内外各项资源,保障重点事项的顺利执行。
3条控制系统。在全面预算执行时,借助于信息化预算控制手段进行事前管理,确保分项预算可控。如出现预算不足,需按照程序先行预算外审批,主要包括资金预算系统,实行“无预算不支付”原则;费用控制系统,实行“超预算不报销”原则;成本管控系统,实行“超预算不采购”原则。
4张责任清单。根据公司EPC项目订单特性,构建了合同订单、资金回收、项目进度、执行成本这4张责任清单,将年度预算在时间上细化为季度和月度目标,在主体上明确至事业部和法人单位的合同项目,确保计划清晰、责任到人。
其次,在数智化赋能制造业的新时代潮流下,菲达环保推出“财务数智一体化平台”,通过推进会计核算标准化、资金结算集中化、资产管理集约化、税企数据交互化及会计档案数字化等措施,显著提升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与信息质量,推动了财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该平台以规范业务管理为基础,依托智能管理会计共享平台和大数据数仓中台,实现了预算编制与控制的全流程管理,以及项目现金流与利润流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展示,为企业业务的顺利开展、管理流程的规范、过程控制的强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从而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控水平。
实现信息系统在多个维度的集成应用
朱叶梅介绍,在环保设备生产与销售中,菲达环保采用目标成本管理,从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通过系统整合客户关系管理(CR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系统,实现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预算管理、运营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多个维度的集成应用。
第一步,确立项目目标成本。环保设备的生产与销售为订单式非标产品,取得订单后,由技术部门确立技术方案,造价中心测算技术优化下的预计成本,待市场部、技术部、项目执行部、安全质量部等多方系统论证后,形成项目工程建设的多级网络图与计划书,确立项目的目标成本。
第二步,实行系统预算管控。项目经理在办公自动化(OA)系统申请项目立项,明确合同信息、设计优化、目标成本、执行进度等,预算管理平台(NC)系统以目标成本与预计进度为依据,由项目管理软件(PMS)跟踪自动化流程,确保目标成本分解,实施一级部件成本分项控制,同时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控制采购成本,根据项目网络计划与实际进度,实行成本和进度的预算管控。
第三步,实现成本自动归集。为优化项目成本核算,制定统一编号规则,基于年份和法人单位标识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合同多对一对应。在预算系统中以合同成本开展控制,在会计核算中以采购合同项下的成本的自动归集,应用系统算力,轻松实现项目成本精细化核算。
第四步,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在EPC项目管理中,严格遵照成本循环管理机制,优化设计、制作、采购、发运、安装等关键环节的成本,从投标成本、投产成本、合同成本至入账成本进行多维度管控,持续进行动态分析和优化调整。通过资金回收系统,科学细化收款周期,优化项目资金流、降低资金迟滞成本。同时,以完全净利润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强化成本管控意识,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比如,在污水处理及运营服务中,菲达环保通过深化技术工艺优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通过信息化管理实时监控数据,依据大数据分析结论反哺优化管控。在成本管理方面,采用标准成本管理,根据单位边际贡献预测年度预算利润,重点落实可控成本的标准化管理。推行预算管理与系统控制,强化成本分析与考核,探索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
加强投融资管理和现金流管理
菲达环保在坚守环保产业,践行绿色发展中,注重加强投融资管理和现金流管理,寻求高质量发展,致力成为高端环保装备业引领者。
朱叶梅认为,投融资管理和现金流管理一直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菲达环保在资金管理上始终把“保安全、防风险”放在首位。
将融资作为资金流稳健的外在保障,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确立融资目标与融资方式,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拓展合作银行,增加信用授信,创新融资方式,优化债务结构与融资结构。
实施6321融资风险管理,即对授信到期前6个月、借款到期前3个月、票据到期前2个月和任一事项到期前1个月的融资事项,设立风险管理团队进行风险评估,实时跟踪监控融资事项,建立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
健全内控机制,不断完善资金管理相关办法,对资金岗位工作落实标准化作业规范,进行年度专项稽查,防止操作风险,把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和早处置落在实处。
应用金融科技,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融资流程的在线化和自动化,建设财务驾驶舱开展智能融资分析,并积极尝试供应链金融和绿色金融等创新融资方式。
朱叶梅透露,近3年,菲达环保始终坚守稳健型多方式融资策略,一方面,积极探索在资本市场的亮相,在鼓励绿色制造业的大趋势下,公司借助环保产业的核心优势,推进绿色债券的应用,2023年度成功发行了浙江省内首单2亿元绿色科创中期票据,2024年科创超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创下绍兴地区新低;另一方面,持续巩固银企合作,通过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实现互利共赢,新拓展合作银行8家,新增信用授信54亿元,有息负债下降6.56亿元,财务费用减少0.64亿元。公司的融资渠道得以有效拓展,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保障。
(责任编辑:韩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