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锚定成本核算“小切口” 做好控本增效“大文章”
2023-11-10 10:46  来源:中国会计报客户端  作者:林春树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职院”)主动求变,响应“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数字浙江”“数字社会建设样板省”之目标,围绕“‘节’尽所能,数智赋能,构建控本增效新机制”的要求,探索全方位成本核算与管控,深挖精细管理潜力,实施精准有效、科学规范的基于专业大类差异化生均经费分配制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控本增效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成本核算,控本增效之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规定“科学核定基本办学成本,全面建立生均拨款制度”。《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条件成熟时,推行政府成本会计,规定政府运行成本归集和分摊方法等,反映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支出等财务信息”。

 

2022年1月,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经济核算,实行成本核算”。目前,浙江省是全国7个省份开展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改革试点之一。


杭职院牢牢把握教育财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探索“外脑锦囊”新路径,开展试点,为职业院校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新解法”,树“样板”。通过制度设计、标准设计带动投入,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校内经费分配机制。这是激活动力转换、质量变革、结构升级、效率提升之关键。

 

数智赋能,降本增效之本

 

办学过程犹如开车,一脚踩油门,要提升教学质量,一脚踩刹车,要控好成本,此时“仪表盘”很重要。办学成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与人才的培养战略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总目标前提下教育成本最小化,其关键是促进教育成本核算实现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这离不开一套科学的智能财务信息系统和成本核算理论支撑。

 

杭职院提出“一个聚集,二个融合,三个支撑,四个协同”的财务治理理念,即一个聚集是指聚集预算绩效管理;二个融合是指业务规划与财力规划并行,实现业财融合;三个支撑是指搭建“财务是学校治理之‘基’;预算是财务管理之‘柱’;绩效是业财融合之‘梁’”的支撑体系;四个协同是指实现“管理会计、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有效协同”。聚焦成本管理与核算,实施了“1+3+N+M”成本管理与核算体系,即“1”是以预算为主线,实现在预算下达时确定成本分担对象、分配方式、成本科目,以达到自动生成成本凭证;“3”是以3个库(成本科目库、专业库、分配因素库)为支撑;“N”是以N个成本报表(专业大类成本分析报表、专业成本分析报表……)为导航;“M”是以M个大屏为展示载体。通过构建“1+3+N+M”核算体系,结合“业—财—效—控”一体化平台开发与建设,建立“顺向可控,逆向可溯”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实时、智能、精细、多维、可视、生态”的管控目标。

 

机制创新,控本增效之要

 

控本增效是一项长远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工程,职业院校必须做到全局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控本增效”的关键是“在‘降’字上下功夫,在‘增’字上想办法”。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思路、优化机制、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推动“控本增效”落到实处,实现“人人节约,处处高效”。

 

一是创新“开源”机制。

 

促进“五融”落地见效,多元筹措资金。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一项系统集成工程,其核心内容是创新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合作的发展机制,特别是突出“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理念,聚焦“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创融合、城教融合”五融落地见效,最终获得多元资金或资源支持。这就需要职业院校主动与各类教育要素、产业要素和创新要素开放重组,整合优质资源,走“政校行企研”协同、“城产教科创”融合发展的办学之路,协同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不断提升高职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增强社会相关方反哺职业院校。

 

用好“配比政策”,激活开源活力。为撬动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各省出台了多渠道筹资收入财政配比政策,实现放大杠杆激励效应。为此,各校可以探索校友捐赠基金、合作企业捐赠投入等,同时也要推动政府部门出台实物、无形资产捐赠配比政策,激活开源活力。

 

二是创新“节流”机制。

 

盘活存量资产。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快速发展,大量教学仪器设备、软件等存在重复购置、缺乏共享、各自为政,部分存量资产低效、浪费、闲置、呆滞等现象突出,甚至出现“僵尸资产”,导致“设备折旧值”或“无形资产摊销额”失真。积极探索开展资产清查,摸清家底,核实资产情况,督促建立活存量资产台账,搭建资产使用效率动态监测平台,强化采购计划科学性论证,优化资产配置,确保“资产共享共用和内部调剂”机制落到实处。

 

压缩一般支出。“节”尽所能,堵住跑冒滴漏,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依据成本核算数据,精准分析支出成本结构、变动情况以及异常变动情况,动态调整支出标准、配置标准,聚焦资产使用情况与运维情况,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实现科学合理压缩一般支出。当然,每年各职业院校的一般性支出都在大幅缩减,但这些缩减是有限度的,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越来越难。

 

三是创新“增效”机制。

 

牵住“绩效管理”牛鼻子,推进目标管理全覆盖。紧紧围绕“强监管、全链条、提质效”发展理念,坚持成本、目标、问题、结果、应用五个导向,全面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制度体系和全链条的预算绩效管理闭环机制,不断推动理念变革、方法突破,助推预算绩效管理落地见效。

 

首先,坚持成本导向,牵住事前绩效评估“牛鼻子”。在绩效评估关口前移的基础上,运用“事前绩效评估+事后绩效评价”的全链条联动模式,对新增A类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从立项必要性、实施可行性、投入产出比等角度,将事前绩效评估机制与专业评审相融合,提高绩效评估效能。

 

其次,坚持目标导向,把握绩效目标管理“风向标”。采取“科学设置指标+合理配置资金”方式,严格审核各二级学院和各部门所实施项目的绩效目标,对事前绩效评估得分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入项目库,进入项目库的合格项目,要细化资金测算明细,综合审核资金规模与绩效目标匹配度、相适度,提升绩效目标编报质量。

 

再其次,坚持问题导向,用好绩效监控约束“紧箍咒”。对预算项目资金开展“一般监控+重点监控”的工作模式,督促项目申报部门加快项目组织实施和资金序时支出进度,及时调整项目绩效目标。同时,采取“实时监控+实地监控”方式,对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开展实地监控,及时纠偏,确保绩效目标实现和预算资金安全。

 

最后,坚持结果导向,发挥绩效自评复核“矫正机”。采取“培训+指导”方式,在增强绩效管理意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技术技巧,不断提升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同时,采取“指标完成+资金支付”方式,对预算项目绩效自评结果进行复核,在复核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复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效提升绩效自评质量。五是坚持应用导向,赋值评价结果应用“导航仪”。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预算项目绩效考核“优、良、中、差及60分以下”的结果,分别按照当年预算保障水平、按15%比例压减公用经费并调整当年项目库项目入库顺序等处理,避免绩效管理“虎头蛇尾”的困局。

 

牵住“经费分配”牛鼻子,聚焦职教改革重点。教育部提出“今年是教育经费管理年,一定要用好教育经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费分配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简而言之就是要把花钱与做事以及所做的事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密切结合起来,改变长期以来钱跟人走的经费分配方式,转向钱跟事走,用钱去办有效的事。为此,职业院校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保民生”为着力点、以“保重点”为支撑点、以“促发展”为切入点,强化经费收支管理,盘活存量资金,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提高使用效率,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特别是要聚焦《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的11项重点任务,包括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持续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等。总而言之,建立看得见的经费分配方式,提高预算安排的透明度,才能收到公众期望的效果,才能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控本增效”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复杂性的攻坚战。从财务视角,重点紧盯“四张表”,即资产负债表是骨骼,收入费用表是肌肉,现金流量表是血液,成本分析表是营养。结合专业大类成本具有差异化和动态调整两个特点,按照不同专业类型提供生均成本信息,动态调整,定期连续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生均成本信息,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韩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