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ESG披露助力可持续发展价值实现
2023-11-03 00:00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歌

 作为上市公司“第二财报”,ESG“信披潮”逐渐兴起,ESG报告正加速成为企业的“必答题”。
    《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数据显示,2007年至2022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的披露比例维持在20%—25%范围内。到2022年底,披露率已上升至28.65%,共有1455家公司公布相关报告。2023年6月,这一数字进一步增加到1738家,同比增长22.14%。
    从政策层面看,全球范围内的多套可持续发展披露标准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为上市公司ESG实践提供了指引。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首批可持续披露准则,更是为全球ESG报告提供了标准基线。
    在日益完善的标准之下,ESG信息披露不再是一张表的概念,而是一个全面披露的体系。如何利用好高标准的ESG信息披露引领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披露率显著上升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2年发展统计报告》显示,A+H股、央企控股、主板上市公司ESG相关报告发布率领先,银行、非银金融等行业ESG相关报告发布率超80%。
    具体而言,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呈现哪些特征?其披露质量如何?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2023年香港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调研》显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对ESG管理和披露日益重视。在现行的联交所披露要求下,多数ESG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已趋于成熟,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完备度日益提升。
    “议题披露质量的提升显示出香港上市公司ESG披露已超越合规的基本要求,向更高维度的ESG管理目标、更系统的ESG治理、更深入的ESG管理和更优异的ESG表现迈进。”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披露和管理咨询合伙人韩廷存表示。
    事实上,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香港的ESG信息披露机制建设近年来始终走在前列。2012年,香港联交所发布《ESG报告指引》,提出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建议,而后陆续将披露要求上升至半强制披露,2019年将自愿披露转为“不披露就解释”的模式。自2021年起,其将气候披露标准调整至与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一致。今年4月14日,香港联交所建议引入与ISSB可持续披露准则一致的新要求,并计划将其纳入香港上市规则的附录27D部分。
    普华永道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多数样本企业已在其报告中根据香港联交所要求,披露了温室气体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数据,但对于范围3的排放数据以及转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计划等新提出的指标,企业的披露程度仍有待提高。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披露和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余洁雯表示,监管要求显著升级的背景下,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可考虑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更丰富的ESG信息。ESG报告将助力它们将ESG议题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与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价值。
    在香港上市的公司ESG信息披露进入全新阶段的同时,在内地上市的公司ESG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拓展,强制性属性更加突出。
    目前,上交所和深交所虽不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但本着自愿原则鼓励企业在衡量成本和收益时考量ESG。
    上交所鼓励主板公司自愿披露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效果和履行社会责任等信息,要求“科创50”公司披露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等信息。深交所初步构建起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特定事项强制披露”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要求“深证100”(近期扩展到“深证300”)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显示,深交所上市公司ESG披露增长率最高,为32.41%。同时,数据显示,央企的ESG披露率达到了73.5%,而民营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的披露率相对较低。
    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目前在ESG报告披露方面处于初始阶段。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披露和管理咨询合伙人徐晓宇提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学习和完善的机会。建议参考与市场主流报告框架的差距,逐步强化自身ESG管理机制,并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关内容仍需优化
    在ESG报告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现代会计研究所所长、教授陈磊首先谈到了“量化”指标计算困难。
    “企业在进行ESG信息披露时面临‘量化’指标的计算问题,尤其是环境类KPI的披露。”他解释道,目前,已披露的ESG报告中存在数据计量或计算不准确的问题。例如,在将用电量转换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时,企业选择的碳排放系数可能存在差异。香港联交所新的ESG指引要求企业披露计算排放量或能源耗用所用的标准、方法、假设和转换因素的来源,这提高了ESG报告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但企业确定量化方法和计算相关数据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增加了信息披露成本。
    同时,对某些上市企业来说,选择报告边界是编制ESG报告的主要挑战之一。
    陈磊表示,上市企业需要解释在ESG报告中选定报告边界的过程,并阐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实体或业务进行报告。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业务的企业可能拥有多个非全资的附属公司,是否将这些公司纳入ESG报告的范围,还缺乏市场共识。香港联交所新的指引要求披露报告边界以及选定报告边界的过程,给企业带来了一定挑战。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披露和管理咨询合伙人胡牡丹则认为,ISSB在气候披露方面的要求对于国内部分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这对企业来说,影响较大,很多企业气候披露的基础相对薄弱”。
    ISSB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标准,还对气候风险管理、运营策略及财务等方面的指标和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还有针对董事会在ESG方面的责任与领导力的指南。一旦公司出现负面事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披露。比如,香港联交所和深交所都明确规定,在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或员工死亡事故时,公司必须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目前缺乏规范的ESG报告鉴证标准和机构,使得ESG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面临挑战。”在陈磊看来,国内ESG报告鉴证仍处于空白状态,投资者难以获得权威的ESG报告验证机制,这限制了ESG信息的全面传递和理解。
    此外,供应链的ESG风险备受关注。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披露和管理咨询合伙人任伶俐表示:“52%的中国内地和香港CEO认为其公司供应链未来12个月在很大或极大程度上受到气候风险的影响。完善供应链ESG风险的识别机制,将有助于上市公司在ESG合规基础之上,长足打造可持续供应链,提升组织韧性。”
    强化ESG能力建设
    对于如何强化ESG能力建设,韩廷存建议,企业应系统开展ESG管治,健全ESG管理体系,完善包括ESG风险管理在内的ESG流程和内部控制,有效监督目标进度,并持续优化ESG报告机制与报告质量,纵深推进ESG管理。科学开展碳排放核算、气候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估、气候情境分析、碳目标制定等,将气候风险纳入公司风险管理框架,并借助外部力量积极开展碳管理相关事宜,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同时,重视供应链ESG风险,加强对供应链ESG事宜的评估、管理和监督,注重探索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体系,增强供应链可持续性。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ESG报告、碳排放数据管理等事宜的效率,持续监测ESG指标趋势,有效支撑ESG管理决策,促进ESG数字化转型。
    陈磊进一步表示,企业要做好ESG报告的数据收集工作,对于已明确要求披露的ESG量化标准,企业应做好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并紧跟国际前沿的量化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增强ESG报告的可比性。对于尚未明确要求的量化规定,如气候风险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企业应提前布局,积极了解和采纳TCFD的建议或ISSB的气候准则规定,并引入情景分析工具,对不同情景下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确保为将来的ESG监管要求做好准备。
    “针对报告边界的选择,企业可从‘财务重要性’和‘ESG实质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判断。同时,可以寻找ESG第三方鉴证机构,提升ESG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