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00年间出生的一代人,现已成为我国财务队伍的生力军。心理资本也叫第四大资本,指的是财务人员在生活与职场中形成的积极乐观心态,可以促进个体综合能力提升。
多数年轻财务人员均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年轻财务人职业幸福,本质就是他们的心理资本是否可以满足他们产生的主观幸福感受。
现实中,年轻财务人员“心理资本”薄弱,主要体现在:职业目标迷糊,不懂职业规划,不知道未来如何自强,对自己没有明确定位,导致自我效能感低下。自我设限,感到自卑职业自信度低,面对竞争,习惯性地进行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并不具备职业能力,自我设限导致无法获得领导及同事认同,降低“心理资本”。自我定位不明,抗挫能力不强,承受压力能力较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会有退缩心理,遇到波折就容易想到离职。职业倦怠,缺乏进取精神,积极性较低,幸福感较弱,从而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
针对这些问题,要强化职业指导,明确职业目标。可不定时针对财务人员展开相关心理资本以及职业倦怠感的主题教育,使其目标更加清晰和明确,更有方向性。
强化成功体验,增强职业自信。自信心的影响因子包括:过去的成功经验,越成功就越自信;榜样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来自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可以大大提高自信心;身体唤醒水平,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通过评优评先,新员工座谈会、优秀人员交流会等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激发财务人员成功动机,不断提高自信心。
加强归因训练,帮助认清自我。要想提升得更好,需认清自身实际情况,再做归因。最好的方式是对结果进行总结,要立足于自身和现实,对方方面面做出全面的归因。良好的归因引导,能帮助员工增强成功期望,促进其在不同风险环境中挑战自我,进而获得一定成就感,一定程度上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定期轮岗,减少职业倦怠。建立轮岗财务人员交流平台,制定轮岗财务人员培训制度。让财务人员全面了解企业情况,增加对岗位的适配度;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为财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公司业务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