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数字化时代的财务转型,我们准备好了吗?
2022-09-23 08:31  来源:中国会计报9月23日9版  作者:王迅

财务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而生,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

 

经历了“结绳记事”“四柱结算”“复式记账”,人类社会由原始部族进步到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人们对经济活动数据进行详细记录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会计逐渐成为一项专门职业。这或许可以视为财务发展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对利润的追求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会计记录,对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预判的需求与日俱增,以预算管理、决策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应运而生。财务工作出现内部分化,财务会计以记录经济活动事项为主要任务,财务管理以分析控制和预判经济活动事项为主要任务。财务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这两大相互联系但作用不同的细分财务学科体系基本成型。这可以视为财务职业自诞生以来第一次重大演化。

 

进入21世纪,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代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当会计记录可以更及时、更高效、更准确,经济数据可以在更加广阔空间、深度和维度进行分析,资源运用效率更高、价值创造能力更强,在强大的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加持下,财务迎来了以“会计共享”和“业财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重大演化。

 

财务的发展迈入数字化时代,这一重大历史演化将从基础理论、技术手段、职业发展等各方面给我们带来深刻影响,我们准备好了吗?

 

数字化时代财务的主要特征和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福特公司在欧洲建立了第一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05年,中兴通讯建成国内第一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1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提出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央企加入到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大军中来。中国华电集团于2017年启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2021年成功实现上线运行,初步构建起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三财务”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

 

一是数字化时代财务的主要特征。数字化时代财务是借助数字和信息技术,应社会经济活动对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的不懈追求而生,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会计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财务语言的标准化为会计自动化、智能化创造了良好“软条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不断发展,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经济交流更加广泛,财务语言也经历着不断融合统一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我国会计准则从2003年开始逐渐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象征着中国正式建立起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

 

20世纪末、21世纪初,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会计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硬实力”。随着数字化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华电集团已经实现95%以上业务自动核算,基本实现报表一键生成,发票管理、往来核对、未达账核对等财务基础工作正逐渐被财务共享机器人系统取代。随着人机交互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推广应用,业务报账、财务审核等更为复杂的管理工作成为财务共享机器人的常规工作。会计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时代。

 

会计与业务高度集成化、一体化。不论如何发展,财务演化发展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财务始终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一方面,经济行为变得更为复杂,经营决策需要财务提供更为及时、精准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强大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下,业务数据可以及时精准、自动高效地与财务语言无缝对接。在需求和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会计与业务实现了高度集成和一体化。当前,借助财务共享系统,经济业务几乎可以与报账、审核、核算、报表填报等财务工作同时完成。

 

财务管理呈现跨专业融合趋势。财务共享系统将会计的效率和质量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财务人员解放出来,财务管理工作触角延伸到业务前端。提质增效、全面预算、资金管理、风险合规管理成为当前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者日渐成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经济业务的管理者。

 

二是数字化时代财务转型的影响。数字化时代财务工作是一场财务领域乃至于关乎企业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对我们的职业和工作都产生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深远影响。

 

财务职业进一步分化,我们面临职业方向新选择。数字化时代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两大职能朝着各自领域进一步演化发展,形成两种职责定位、理论基础、工作方法完全不同的职业雏形。财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的同时,财务共享中心走向专业化、工厂化,成为财务数据加工、生产中心。剥离财务会计职能后,企业财务人员逐渐成为企业经济资源管理者和配置者。

 

财务与多领域、多学科融合发展,我们面临知识储备不足危机。在财务共享中心,数据成为其主要产品,数据质量代表其核心竞争力。共享财务人员不但要加工制作企业财务报表,更要利用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升数据质量,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大数据支撑。企业财务人员缺少宏观经济、微观经营以及生产流程专业知识支撑,将难以胜任当前提质增效、全面预算和资金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

 

应对财务转型需要做好的准备

 

应对数字化时代财务转型,财务人员和企业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拓展知识储备,提升职业发展适应能力。财务转型是当前广大财务人员面临的一次历史性职业方向选择,强化财务专业素养,拓展业务知识领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强化财务专业素养。在数字化时代财务转型中,会计朝着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财务管理触角伸向业务一线。但不论财务职业如何分化发展,偏重核算的会计与偏重管理的财务都是建立在财务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财务专业素养永远是财务职业发展的根基。缺少深厚的财务专业功底,会计将成为无本之木,财务管理无异于纸上谈兵。

 

拓展业务专业知识。数字化时代财务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业财融合”。财务的发展从来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财务人员作为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素养的管理者,学习必要的业务知识,更好发挥财务连接生产经营和战略目标桥梁作用,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更是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调整管理关系,发挥财务职能桥梁作用。调整企业财务机构职能定位。财务共享中心取代企业财务部门,成为负责企业经济活动核算的专门机构。企业财务部门工作重点已然从核算转移到经营管理上来,除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外,更重要的是从经济资源科学配置角度履行管理职能,促进企业战略落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开放财务工作岗位专业限制。随着核算工作进一步专业化,企业财务部门逐渐由专业部门向综合性职能部门转变。企业财务部门需要财务专业知识和业务专业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财务部门要加大财务人员在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力度,也要打破财务专业背景门槛,注意吸收熟悉业务知识、具备良好管理素养和一定财务能力的优秀人才,以更好适应和推动“业财融合”。

 

优化财务后续教育核心内容。企业在继续强化财务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当将掌握本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知识作为财务后续教育核心内容之一,促进财务人员知识结构符合当前数字化时代财务转型新要求。

(作者为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责任编辑:韩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