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进一步提升单位财务及财政会计管理水平
2022-09-05 09:43  来源:《中国会计报》8月19日6版  作者:杜永杰

随着新兴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核算的凭证填制、账目登记及报表生成等全程电算化已基本覆盖,网上银行结算,电子票据申领、开具,以及缴销和税务办理等均实现无纸化和集约化,许多单位更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着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提升单位财务及财政会计管理水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差距与不足

 

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五方面。

 

一是决策的前瞻性和统筹性不够,事前预算不充分,事后分析不到位。部分单位的管理决策者事前没有利用数据库、项目库等对项目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并编制预算,在事中执行过程中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和执行偏离度的及时修正。事后评价和分析不细致、不彻底同样是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是信息化利用程度不高,缺乏财务创新。部分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受传统网络技术和从业人员认知及能力的限制,采用较分散和凌乱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战略部署的长远性和渐进性有待加强和继续完善;电子信息化利用程度不高,各级之间共享财务信息融合度不足;监管信息反馈滞后,整体工作效率相对低下;未能实现建设信息化的初衷,平台建设和应用暂时不尽如人意,对构建科学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未能达到“如虎添翼”的积极效应。

 

三是财务架构不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受成本效益和编制数量的约束,部分单位财务机构的设置仍秉承原有传统会计核算的观念,架构设置和考量及人员配备过于保守,管理事务更多局限于反映和记录,有的放矢的综合分析较少。部分单位对财务管理及财务机构的职能定位不清晰,与单位发展愿景的契合度融入不紧密,财务机构设置不够科学严谨,有的单位甚至未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和配备专业的财会人员,使财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四是内控体系不完善,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部分单位财务运行不够规范、权责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等基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

 

五是费用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散乱。在费用开支上,有些单位未建立或未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等内部稽核未加完善。在资产管理方面,有些单位重购置,轻管理,资产台账登记不规范,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账实不符现象严重,账外(表外)实物数量较多、金额较大。

 

地方财政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四方面。

 

一是基层从业人员结构老化,呈现断代趋势。受限于机构编制员额核定和基层艰苦等因素,县区尤其是乡镇基层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紧缺,且年轻人招录不够,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二是从业人员综合能力有待加强,业财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财会领域就业前景一度黯淡,精细化管理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此外,互联网平台、供应链金融及数字产业等新业态的层出不穷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根本性改变的诉求,财会从业人员的业财融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财政收入预测的科学性和精确度有待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国务院加大对财政虚假收入的严查和惩处力度,使强化财政收入的精准测算成为必然。然而,土地出让金、垃圾处理费及土地闲置费等收费职能部门和流程的更迭,加之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各自建设的信息平台不能实现资源完全共享,对测算精准度形成了较大障碍。

 

四是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平台构建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预算法及相关规定,为全面贯彻财政部预算收支“全国一盘棋”管理要求,自2021年开始,以省级财政部门牵头负责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完善,平台涵盖预算、支付、国库、政府采购及绩效等业务综合管理,并提出统一规范和验收时间节点。但由于各省域原有业务管理水平千差万别,加之原有使用平台不尽相同,平台开发和实施主体尚未统一,使得短时间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水平参差不齐。

 

路径与方法

 

第一,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水平。建议相关部门围绕我国中长期规划制定财务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各级单位在参照国家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咨询机构对接,结合本单位经济业务实际,制定相应培训课程,加快单位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第二,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照相关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要求,与软件公司对接沟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软件开发实施和实际操作的契合度,以增加模块的方式,适当拓展实施范围,增强管理软件的综合度和专业度。利用大数据兼容技术,加快存量资金管理、“三保”、地方政府债务、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等平台系统整合,统筹数据和政府资源。

 

第三,加快完善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平台实施,在满足财政部“全国一盘棋”刚性考核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差别化模块,以满足市县的具体需求。待平台实施成熟后,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国家的规范指引下,深度开发满足实际的预算管理软件模块,以客观反映该类实体的经济活动。

 

第四,利用大数据预留端口和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等多种方式,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着力提升财政收入预测的统筹性和精确度。

 

第五,以财会监督为主,与新闻媒介、纪检监察、审计及单位自律自查等紧密部署相联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财务管理执行的分析考核评价和违纪违法监督,积极调动专家库资源和充分利用海量案例信息,加强对财务及财政会计管理中有关“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检查。

 

(作者单位: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责任编辑:陈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