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监管“放大镜” 聚焦资本市场 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2022-09-02 14:30  来源:《中国会计报》9月2日1、3版  作者:本报记者 高歌

证监会近日发布《2021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430日,A股市场共有475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财务报告。在按期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249家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总体来看,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整体质量较好。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其在市场和实务层面的效果开始显现,资本市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生态格局初步形成。

 

关注检查重点 了解发展趋势

 

今年,证监会审阅中重点关注了收入、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商誉减值、非经常性损益等方面会计处理、财务信息披露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南京审计大学教授陈汉文表示,从证监会的审阅重点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对会计信息真实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非常重视,在监管层面也处于高压态势。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质量控制部副主任郭幼英认为,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首要责任是会计责任,企业对于财务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从前,充分体现了严监管的成效,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报告》以及监管部门的重点检查方向集中在涉及会计判断、会计估计较多的领域。”郭幼英解释道,我国资本市场正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注册制与退市制度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更透明、更全面、更详细。退市新规中财务类退市指标综合考虑了收入、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等指标,结合净资产、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等因素,利用会计判断歪曲业务真相、利用会计估计操纵财务报表等行为已经成为过去。

 

针对上述审阅重点,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仁平进一步表示,恰当的收入确认与计量是上市公司质量与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方面,是过去多年来形成上市公司虚假不实财务信息的主要领域,也一直是上市公司监管关注的重点。新的收入准则2020年开始执行,财政部为确保新收入准则恰当执行,采取了多方面的有力措施,因准则本身和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确实存在一些对收入准则理解不到位及准则与实务如何有效且恰当适用的困难,需要一个持续跟进的过程。监管部门本年度跟进关注,有利于持续保持实务界和准则执行层面的关注与努力,更加有力地推动恰当适用收入准则的进程。

 

“监管部门将这些方面作为关注与检查重点,能够持续保持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对这些问题关注、总结、学习和思考,进而加快提升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进程。”在王仁平看来,这些方面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监管持续关注与检查的重点。

 

重视问题本质 提高应用水平

 

《报告》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对准则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包括收入确认和计量不恰当、金融工具分类与后续计量不准确、或有对价确认和计量不合理、债务重组损益确认时点不恰当、商誉减值测试不恰当、集团财务公司存款列报不正确等。

 

对于《报告》披露的问题,郭幼英发现,在商誉减值和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中都提到上市公司对于会计估计类账务处理的一个普遍错误认识,即以日后事项决定报表日的账务处理,忽视了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特点应为期末时点数。

 

“商誉减值一直是财务报表核算中的难点,上市公司因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导致报表失真、会计师事务所因商誉减值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而被处罚的案例很多,本年将商誉减值相关问题作为单独一点进行说明,可见其重点性。” 郭幼英表示。

 

王仁平表示,收入确认与计量、金融工具、商誉减值是监管部门多年来关注的问题,每年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年度监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不论是收入确认与计量,还是金融工具或者商誉减值,均涉及较多的主观性强的专业判断。对此类需要较多专业判断的会计问题持续关注,应该是不断提升与此相关的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监管举措。

 

他分析称,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退市规则的变化,持续经营能力是上市公司保持持续交易的基础,收入指标成为退市标准之一,收入确认与计量仍将是未来关注重点。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债务重组相较于过去会有所增加,相应的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特别是债务重组收益确认的相关问题仍然存在。非经常性损益作为财务信息披露的要点,虽然证监会发布的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划分标准较为明确,但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特别是创新交易和各种资产交易的不断增加,需要主观判断的情形越来越多,导致这方面的信息披露操纵空间加大,必然成为监管的主要关注点。

 

稳妥做好财务信息披露工作

 

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应高度重视会计监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稳妥做好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关工作,不断提升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对此,郭幼英认为,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都应当深入研究新业态、新模式、新交易下面临的会计处理问题。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主要是以原则导向为基础,这给准则的执行带来可操作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

 

“收入确认、金融工具计量等问题已不是财务人员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必须与企业的业务和交易实质结合。” 在她看来,当前,财务数字化转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途径,企业需重视业财融合,将大量业务进行数据化处理,与财务处理有机结合;将复杂的金融工具计量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尽量避免人工干预,以减少人为操纵数据的行为。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进一步加大数字化审计投入,利用智能自动化审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不断优化审计方法,以有效发现企业核算错误或舞弊行为。

 

王仁平进一步强调了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人是核心,机制是关键,诚信与专业是基础。提升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应坚持诚信这个基础。”

 

他认为,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要将诚信深入骨髓、化为灵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实务深入学习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分析总结和思考,在学中思、思中学,提升财务会计领域专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努力成为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的可靠保障。

 

陈汉文也表示,与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相对应的是对财务造假的审计责任、会计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要心怀敬畏,保证信息真实;对于事务所而言,要根据《报告》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从而有效防范或揭示某些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为注册制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