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财政部发文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金融 企业财务管理
2022-08-15 08:42  来源:中国会计报8月12日1版  作者:本报记者韩福恒

近年来,金融领域一些风险事件和违法违纪案件暴露出了部分金融企业仍然存在财经纪律执行不到位、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收支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为着力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中发现的收支管理不规范、资产风险分类不实、核销后管理不到位、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从四方面进一步规范金融企业财务行为,强化金融企业财务管理。

 

进一步加强金融企业费用管控

 

作为金融企业出资人和财会行业管理者,财政部历来高度重视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严肃财经纪律执行常抓不懈。

 

“《通知》的出台既包括对已有规范的重申和强调,也有很多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农业银行财务会计部考评处处长朱学彬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从4个方面强化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合理控制费用开支、强化对下属部门和机构的管理责任、积极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责追薪机制。

 

今年以来,疫情叠加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增长遇到较大挑战。为进一步稳住经济大盘,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要求金融企业要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同时,国有金融企业向股东的分红,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要保持稳健增长,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贡献力量。因此,要求金融企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成本管控为中心,减少非必要支出显得意义重大。

 

朱学彬表示,具体来看,《通知》对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费用管控提出明确要求:要精简会议、差旅、培训、论坛、庆典等相关活动,严控一般性赞助支出,严格新增资产配置管理和办公用房管理。要严格执行职工个人待遇相关要求,应由个人承担的娱乐、健身、旅游、购物等支出不得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要加强对下属部门和机构在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方面的管理要求。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预算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克桥表示,就“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合理控制费用开支”而言,这是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强化保障基本收入、“刀刃向内”推进国企改革、提高金融企业效益、强化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举措。

 

李克桥认为,目前,国有金融企业管理费用中公务费、业务招待费、个人“福利性质”的费用占比过高,不利于金融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应严格做好因公出国()、公车购置及运行、业务招待费等预算编制,对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商务宴请本着“节约从简”原则,严格控制标准,防止资源浪费,严格区分个人费用支出与公务支出。

 

工资向基层和一线员工倾斜

 

近期,某证券公司员工家属晒其丈夫高薪引发舆论热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公司分析师表示,在2021A股上市公司人均薪酬前50名排行中,有24家是金融公司,其中15家为券商。

 

由于金融业普遍较高的薪酬水平,“限薪令”似乎从未间断过。20094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国有金融机构2008年度高管人员薪酬分配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财政部又印发《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审核管理办法》,初步建立“薪酬与绩效”相统一、“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管理机制。20103月,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社会公众对改革金融业薪酬管理的呼声更加强烈。

 

在实体经济受困、股民基民大幅亏损的情况下,证券业和基金业从业人员却照样拿高薪引发众议。统计数据显示,33家证券公司去年的人均薪酬达56万元,同比增长4%。人均薪酬最高的是中金公司,去年人均薪酬达到98万元。今年以来,证券业和基金业相继发布“限薪令”。今年5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

 

朱学彬认为,《通知》全面贯彻了共同富裕理念,充分体现了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要求。不仅要求工资向基层、一线员工倾斜,而且严肃分配纪律,严格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将所有工资性收入一律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实现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发放透明化。

 

此外,《通知》明确建立健全延期支付和追责追薪机制。对于金融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根据其所负责业务收益和风险分期考核情况进行延期支付,支付比例要达到40%以上,期限不少于3年。对于未能勤勉尽责或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在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予以停发、追回。

 

李克桥则认为,科学的薪酬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职员发挥最大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它不仅可以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的协调合作,也关系着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然而,目前一些金融企业存在薪酬“倒二八”现象,高层职员与基层职员收入差距过大。

 

因此,金融企业应该按照《通知》精神,采取以下措施:重构薪酬体系,将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薪酬指标挂钩,实施正向激励制度;优化薪酬结构,着力缩小高低薪酬差距,促进员工凝聚力,使员工拥有获得感和归属感;强化奖惩机制,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责追薪制度。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通知》提出,要加强金融资产管理,维护金融债权,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李克桥认为,金融企业的风险分为金融企业的业务风险和金融企业的管理风险,《通知》主要强调的是金融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企业三大任务之一。”朱学彬表示,《通知》从风险成本和处置效益的视角加强金融资产管理,维护金融债权。

 

金融企业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做好风险防范?

 

在李克桥看来,金融企业应采取的基本措施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提升资产管理质量、增强抵御风险能力。通过做实资产风险分类,防范以无效组合等方式隐瞒资产的风险,客观评估资产减值损失并提足风险准备金,防止通过准备金调整操纵利润。

 

二是加强不良资产监管、防范逆向道德风险。通过建立不良资产核销与处置管理程序,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质量,防范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利益输送。

 

三是强化境外投资管理、防范跨境投资风险。通过建立“全过程、全链条”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防控,做好境外投资可行性研究、强化不相容岗位的内部控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有效防控跨境投资的廉洁风险。

 

朱学彬也提出了3点建议。

 

一是做实资产风险分类,准确合理计提风险拨备,真实公允反映经营成果。金融企业要定期对各类资产风险分类开展重检,不得以无效重组等方式隐瞒资产的真实风险状况。二是金融企业要客观合理评估资产减值损失,对承担风险和损失资产根据有关规定足额计提准备金,真实反映盈利状况,不得通过人为调整准备金操纵利润。三是加强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管理,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和国有资产流失。金融企业要用足用好现有核销政策,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对核销资产要采取保全措施和追偿程序,做到“账销案存、充分维权”。

 

此外,《通知》提出,应压实金融企业主体责任,准确实施会计核算,真实完整披露财务会计报告。对此,李克桥认为,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不仅为金融企业管理层准确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而且有利于强化行业监管、有利于提升关联方的信任度,提高金融企业管理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责任编辑:韩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