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021年印发《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要求第三方机构设立主评人制度,压实主评人责任,由专业能力突出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主评人对绩效评价业务进行把关和控制。
作为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新规,主评人制度不仅是提高预算绩效评价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规范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根本保障。
充分发挥主评人专业优势
由于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起步不久,目前,对委托方选择使用第三方机构以及开展必要的管理监督缺乏统一规范,相关工作要求及行业标准不够明确、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不够规范、部分第三方机构执业状况混乱等问题依然存在。
“《办法》就主评人制度的明确规范,为引导和规范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根本性保障。”湖南大宇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总审师高蓉表示,设定主评人制度的核心目的,是确定主评人对绩效评价业务进行把关和控制,层层压实责任,提升绩效评价工作质量。
中国农业大学会计系主任郑忠良进一步表示,主评人制度有利于压实压紧第三方机构责任,推动第三方机构自身建设。
“第三方机构提供的预算绩效评价报告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社会责任重大。设立主评人制度,有利于落实执业质量责任追溯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主评人的责任意识。”郑忠良认为,主评人制度可以推动第三方机构高度重视对项目主评人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主评人在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方面的优势和引领作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队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广东中天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俊英对此表示赞同。“绩效评价项目的专业跨度比较大,项目组通常由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专家共同组成。由于专业维度的差异,主评人需要统筹、平衡各个专家的意见。同时,对某些指标的评价可能会使整体评价结果出现较大差异,这也需要主评人作出必要的判断,给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她说。
此外,在郑忠良看来,主评人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加强与财政部门、评估对象、同行业其他机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拓展第三方机构与外界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促进绩效评价工作健康发展。
切实保障主评人制度实施
自《办法》发布以来,有关部门为帮助和引导第三方机构设立主评人制度,积极探索,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主评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是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石。”郑忠良表示,有关部门多措并举,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从财政业务、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全面提升主评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做好评价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邀请财政部门主管领导、行业专家学者、第三方机构代表等,从不同角度解读《办法》和主评人制度,切实做好宣传工作,确保业内人士对主评人制度吸收理解。此外,探索建立主评人专家智库,为推动和促进主评人制度顺利发展建言献策。
比如,湖南省财政厅、长沙市财政局、浏阳市财政局每年年初组织预算单位及第三方机构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培训,并在今年的培训会议上,督促各机构按要求建立绩效评价主评人制度。江苏省常州市今年初专门开展为期一年的绩效评价主评人培训班,并针对学员设立了成果激励措施。
第三方机构同样正在严格落实《办法》,切实保障主评人制度的设立和实施。
“我所及时组织服务团队学习文件精神并按要求建立主评人制度。”高蓉介绍,她所在事务所对服务团队各成员进行了严格筛选,从职业道德、学历及资质、专业胜任能力、工作经验、项目管理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入手,最终择优确定了12名符合条件的主评人,并按要求将主评人名单报委托方备案,所出具的预算绩效评价报告均由主评人签字确认。
为强化主评人责任,该所组织召开绩效评价主评人考核结果公布会,明确要求主评人按照独立、客观、规范的原则从事绩效评价业务。同时,按照《办法》的相关要求,对原有的绩效评价业务操作规程进行了优化,明确了主评人职责及工作规范,并新增了主评人的绩效考核指标。
王俊英告诉记者,广东中天粤在所内对主评人制度进行了明确,并积极组织所内员工参加财政部、注协或者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相关培训,以提升主评人专业素养。
全面提升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服务能力
除了设立主评人制度,第三方机构还为提升绩效评价质量采取了系列举措。
“我所鼓励员工加强学习,通过分享绩效评价案例等方式,帮助员工精进业务能力。”王俊英表示,广东中天粤在所内组建技术专家库,与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合作,以对所承接的项目作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湖南大宇联合会计师事务所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在组建一支稳定且专业性强的绩效管理服务团队的基础上,着力做好项目管理和服务成果审核。
“我所绩效管理服务团队成员均为注册会计师,或拥有中级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且从事预算绩效评价工作3年以上。同时,聘请了评估师、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技术委员会,为服务团队提供各领域技术支撑。”高蓉告诉记者。
该所注重对服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针对项目承接、前期调研、形成方案、组织培训、项目实施、报告撰写、征求意见、报告定稿、档案归档等各流程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执行。在绩效评价业务质量控制方面,采取项目主评人、总审师、主任会计师三级复核制,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前,按照三级复核制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绩效评价报告的结论进行分析复核。
记者了解到,全面提升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服务能力,高效发挥第三方机构在预算绩效评价中的积极作用,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在郑忠良看来,主评人是评价工作质量高低的关键。他建议第三方机构以主评人制度为抓手,细化标准,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做好主评人的选聘、培养和考核工作,发挥主评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优势,不断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同时,加强绩效评价项目工作质量管理,由主评人对项目工作给予必要而充分的业务指导,并做好项目的交叉复核和监督。
“设置与预算项目相关、与预算资金量相匹配且明确、细化、量化、可考核的绩效指标,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但是,绩效目标申报欠完整、欠合理、不相关等情况仍然存在,直接影响了后期的预算执行、监督及评价。”高蓉建议财政部门联合预算单位共同建设绩效指标库并进行动态更新,为各项目绩效目标的设置提供参考。同时,着力监督、规范第三方机构服务收费,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服务质量。
郑忠良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并细化行业标准,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操作指引,强化对第三方机构的考核和信用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制度安排,落实责任溯源机制,强化第三方机构和主评人的责任。通过公开公正的信用管理平台,促进第三方机构的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