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月1日起,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在此背景下,西南石油大学(以下简称学校)高度重视新制度贯彻实施工作,于2019年1月11日开新账,落实了“双功能”“双基础”“平行记账”等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成为四川省属高校此次转轨改制中率先开新账的高校之一。同时,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本校财务管理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建立完善资产管理系统
学校开展了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全口径核算各类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按新制度确定、调整应收、应付等往来款项,重新进行预提、待摊费用的核算,实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同时,按规定对资产进行盘存,接受捐赠的实物按照规定方法及时入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对象涵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低值耐用品等各类资产。全校所有教职工在校园网上,按照各自权限,快速有效地开展各项资产管理活动,及时传递各种资产管理信息,实现了入账、使用、调拨、清查、折旧、处置等资产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学校按时报送资产管理相关报告,内容完整、数据真实,并认真总结每次资产报告情况,分析了人均占有率、资产类型分布、使用方向等指标,为合理配置新资产奠定基础。同时,为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大力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政策,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各类实验室16个,通过网上预约充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各类资产的持续投入以及共享机制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发展。
促进内控点与信息系统融合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成立了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机构,从体制上保障内控建设与实施。
学校内控建设与实施机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机构、监督评价机构组成。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此外,学校建立了汇报机制、沟通机制、议事决策机制、工作考核机制、专题问题解决机制等工作机制,通过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内控建设与实施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工作开展。
学校自2016年起着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具体工作。同年,四川省财政厅将学校列为省高校首批内部控制规范标准制定单位。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17年学校初步形成《西南石油大学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引(试行)》。该指引对学校单位层面控制、预算业务控制、收入业务控制、支出业务控制、资产业务控制、采购业务控制、建设项目业务控制、合同业务控制、信息系统业务控制、监督与评价控制等十大控制模块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与梳理、发现风险点、识别风险等级、提出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2019年,学校以政府会计制度转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防控措施嵌入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梳理,保障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政府会计制度实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互分离又相互衔接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制度,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资金使用情况,对学校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等有着促进作用。
预算是学校工作的“指挥棒”,为加强预算管理,学校成立了财务预算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预算工作。成员由学校校级领导、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办公室设在财务处。同时,为规范预算行为,加强预算约束,学校制定了《西南石油大学预算与决算管理办法》《西南石油大学财务授权审批制度》《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操作指南》等预算管理规范化文件,对预算编制、审批、下达、执行、监督与评价作出明确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学校推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从预算编制、审批、下达、执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学校高度重视预算执行进度,在加快预算执行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搭建财务信息化平台,满足各单位、项目自主查询预算执行进度的需要,经费负责人或授权经办人可24小时登录财务综合信息门户网站查询名下经费执行进度和执行明细;二是实行预算执行通报制,定期在财务网站公开预算执行情况,对部分预算执行进度差的经费还采取点对点发放预算执行进度通知的方式,对执行进度特别差的经费项目及时追减调整至执行进度好的、绩效成果突出的经费项目;三是严格贯彻执行预算经费“年终结余不结转”的政策,对日常运行经费、学校设立的专项经费等年终预算结余经费全部收回,不再结转使用(上级政策明确可结转的财政专项经费除外)。结合学校预算执行情况来看,学校各级预算执行意识逐渐强化,预算执行进度良好。
强化绩效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绩效管理是推进高校加强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举措。
学校高度关注专项经费产出绩效,建立了“财事匹配,财效结合”的绩效管理机制,并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绩效目标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分解专项绩效目标,按照“谁申报项目,谁完善绩效”的原则,完善绩效目标,建立绩效目标管理库,并以此作为财务审计对专项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学校审计部门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绩效审计评价,不断促进预算规范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能。一是实施预算执行审计,评价预算管理与年度整体支出绩效;二是开展重大专项资金绩效重点审计,如“双一流”、中央支持地方专项经费等;三是开展干部履职经责审计,将评价结论纳入干部任免参考范围,形成良性机制。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绩效管理,不断强化各级绩效预算意识,力争最大限度发挥有限办学经费效益。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责任编辑:陈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