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天味食品前CFO杨丹霞:企业管理文化差异是财务变革最大挑战
2022-05-25 11:10  来源:  作者:

天味食品前CFO杨丹霞,在多元化集团从事财务管理工作27年,具有22年财务总监任职经验,其中17年担任数百亿控股集团及上市公司顶层财务总监。杨丹霞说:“不同企业的管理文化差异,是财务变革的最大挑战。”

 

财务人如何克服跨企业管理文化差异?

 

职场20多年,杨丹霞历任四川省工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市场部主管、香港亚王能源集团四川片区财务总监、新希望集团乳业控股公司财务部部长、新希望集团财管中心主任、重庆东银集团财务总监、明君集团财务控制中心总监、成都瀚博基石实业有限公司财务副总裁、天味食品首席财务官。

 

谈及过往,杨丹霞用“幸运”两个字来形容。大学毕业,杨丹霞分配到了金融机构,正遇上一家名酒企业的IPO。作为该金融系统唯一学习企业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她被选拔到投行小组,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初期,获得了宝贵的职场经验。这份经验成为她其后在上千亿、上百亿的民营集团、上市公司财务高管岗位工作的铺路石。

 

“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多半是机缘巧合的结果,到后半段,就会思考,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离这个目标还需要补哪些缺口?这样就有意识地关注这方面的发展机会。我是一个容易被优秀与卓越的人们感召的人。特别是很多同行充沛的激情、自我挑战的勇气、理想主义情怀、敏锐和智性等特质,对我职业发展规划有很大的激励和影响。”

 

职场20多年,在房地产、快销品(乳业和调味品)、矿业、汽车零件制造等产业的多家公司负责财务管理工作,杨丹霞认为,期间最大的困难是不同企业管理文化的差异,“各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相应也影响着财务组织的文化。甚至地域文化,也会对工作管理效果产生影响。”

 

财会人应该如何克服跨企业的管理文化差异?

 

杨丹霞认为,第一步是先认同。条条道路通罗马,每家企业在发展中积累和沉淀的文化形态,一定有其合理的原因。有了认同,才会在自己的心理上先建立一个开放的容纳格局,才能有效消除新的管理措施带来的可能的抵触;第二步是要建立财务系统的子文化,这个子文化,基本是普适价值观带来的具有共识性的元素,如“规范、专业、进取、创新”等,通过企业愿景和财务发展目标来整合文化差异。

 

财务人需要参与公司战略制定吗?

 

财务人在很多人眼中的形象就是抬头谈预算、低头看账本;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预支和报销直接说“NO”;老板询问时一口地道的“财务腔”,张口风险、闭口合规,云里雾里,外人不知所云。

 

财务本身的专业性,财务人的这种“本位”意识,封闭住了财务人与老板和业务领导交流的通道。

 

财务人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如何与老板做好沟通?

 

杨丹霞认为,首先要做好铺垫,这个铺垫就是认可和信任,然后才会让自己的建议得到重视;其次是善于用业务语言和业务场景阐述问题。要知道财务是一门专门语言,过多从财务角度来阐述,会丧失财务数据对业务的触觉,导致和老板或其他业务领导沟通中,有“鸡同鸭讲”无法沟通的情况出现。

 

财务不能仅做账房先生,更要参与公司战略。

 

杨丹霞说,公司战略确定后,会形成经营规划,再到预算进行资源分配保障经营规划的实现,这个过程财务责无旁贷。因此,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角色,财务不仅需要参与战略,而且还需要从公司战略出发,制定财务战略,保障公司战略的实现。

 

带团队要多营造非正式沟通场景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正在渗透入诸多行业,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在财务管理上的运营,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财务人是否也要数字化?如何才能跟上时代的巨变?

 

杨丹霞认为,财务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一时代变革中,财务人必须跟上。具体的应对措施方面,一方面自己要跟上这种变化;另一方面要带领财务团队适应这种变化,提高团队认知和管理水平。“财务团队建设的最主要目标是活力和激情。每位CFO带队伍的风格不一样,但都必须建立号召力和凝聚力。”

 

如何培养团队?

 

杨丹霞认为,首先要提升财务团队使命感与成就感。如牵头公司费用管理系统的建设。一个好的费用管理系统,不仅让费用控制更省力更准确,还让公司其他部门尤其是费用发生多的业务人员,解决“报销难”的痛点,不仅产生了经济价值,还产生了好的情绪价值,这就是成功项目带来的成就感,这对财务团队能产生强烈的正向激励;

 

第二,要注意公平与正向子文化的打造。平时安排工作避免忙闲不均,表扬和批评要有依据;

 

第三,多营造非正式沟通场景,提供团队咖啡和下午茶文化。每个人都有被理解被认同的需要,多了解团队成员想法和需要,为大家构建无顾虑的倾诉空间,有助于及时缓解压力。

 

财务人必须具备创变思维

 

财务人应该具备创变思维吗?

 

杨丹霞说,创变是创新和变化的融合。世界永远不变的是变化,尤其是这个信息和科技加速发展带来的商业思想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因此,财务人员应该永远做好应对变化的思想和能力上的准备,应对数字经济时代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企业竞争逻辑,对财务总监提出的更高要求。

 

“财务人如果不具备创变思维,并在此指引下进行自我提升和工作突破,未来处境必然是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而被淘汰。”

 

最近10年是财务环境剧烈变化的时期。在这个不确定的VUCA时代,财务人为了更好把握未来应具备哪些能力?

 

杨丹霞说,除了始终要打造的财务专业能力及团队建设能力之外,以下几项能力的打造尤为重要:

 

——为认识世界变化的本质驱动及走向,要加强多学科及思哲类知识的学习能力;

 

——持续深化在此基础上的对企业战略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不确定时代的风险因子增大,财务人员应该始终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基本功,不断加以锤炼,与时俱进。

 

——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在财务、业务中的深度应用,财务人员要持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财务人员要多下沉业务一线

 

业财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正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财务人员如何顺应趋势?

 

杨丹霞认为,“不妨把会计核算视为一门专业的管理语言,这套语言体系以会计准则等法定标准为语法,将业务的共性从经营实务中提炼出来,整合成全球通用的财务报告。通过这套语言体系,使对各企业的财务报告具有相当的可比性,从而有利于投资人、监管机构等外部财报使用者了解、评价、监管各公司的财务情况与经营风险。”

 

她认为,由于这套“语言体系”是“法定”规则,过往的财务人员花了主要精力来学习、运用这套规则,从而忽视了财务内含的企业的经营实质。会计语言和经营业务脱节,在优化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了粗放且“不接地气”的情况。以前对管理会计普遍重视不够,而这几年实业复苏,加上华为等标杆企业在业财融合方面的成就极大支持了企业战略,因此业界对业财融合日益重视。

 

“业财融合既是业务融合财务,也是是财务融合业务。由于上述原因,财务的专业性壁垒较高。因此,我主张企业的业财融合的推进,应该由财务部门来主导,财务部门既要深入业务,也要通过持续的非财培训,帮助和支持业务部门、公司决策层对财务基础的理解。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催化业财融合带来的重要作用。”

 

财务人如何才能具备业务思维?杨丹霞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财务人要具备战略思维。业务思维必须以战略思维为本。

 

——财务人要具备经营思维。财务人员必须学习业务,特别是成本、销售工作,要多下沉一线。中层和基层财务人员在接触一线业务时,多把自己当成一名销售人员、车间管理人员,而不是财务人员,逐步建立自己的业务思维。

来源:财大咖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韩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