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发挥财务作用促进科研“放管服”落地落实
2022-05-20 14:21  来源:《中国会计报》5月20日6版  作者:高新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科研“放管服”改革政策文件,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如何“接得住、放得好”科研管理的改革政策,为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减负松绑”,是科研财务部门需要着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提高认识 发挥作用

 

科研财务部门在单位管理工作中处于基础保障地位。保障各类资金的合规合法、及时供给和有效使用是财务部门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因此,财务人员必须主动作为,协助科研人员从政策中找机遇、找资金、找项目,推动财务工作再上台阶。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服从于单位党委制定的中心工作;在财源建设上下功夫,增加收入来源和渠道;在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实施中长期滚动管理,做到科研项目有储备、有实施;在优化支出上下功夫,提升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此外,财务人员应增强大局意识,在服务发展上提升财政资金效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谋划单位科研财务工作,既算经济账,更要学会算政治账和社会账。

 

转变观念 建立机制

 

“放管服”中的“放”指简政放权,即通过机制制度建设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集中力量做科研。《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只有将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管理措施构筑在信任的基石上,才能形成科研人员依法自律、财务部门依法管理的内部财务治理机制。

 

对此,一是要明确科研单位的资金管理责任主体地位,明确科研人员主体地位,强化责任和诚信意识,建立负面清单。

 

二是要尊重科研规律,下放预算调整权。财务部门需根据业务情况作出调整,明确预算调整审批程序,扩大预算调整范围等,提高科研人员的资金使用自主权,疏通科研经费支出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

 

三是要优化报销流程和制度。在财务报销手续方面,减少报销签字环节,下放审批权限,提高项目组的审核额度。在报销标准方面,对国家自然基金等特定项目的经费实施“包干制”管理。

 

四是要拓展“绿色通道”,如放宽科研采购通道。简化科研仪器耗材采购流程,制定特殊或急用的科研采购绿色通道等。

 

完善制度 创新模式

 

“放管服”中的“管”指管理,具体到经费管理,就是要保障经费的合规合法、合理高效使用。“放”“管”要有效结合,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困局。财务部门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科研规律和“放管服”精神把握尺度。落实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夯实管理基础,从根本上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确保科研管理的“松绑放权”政策“接得住、放得好”。

 

科研经费管理离不开科研单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一是落实法人责任,承担起规范科研经费管理与服务科研人员的义务。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有效改善单位的文化建设、组织结构以及管理体制。

 

二是全面落实风险评估制度。从科研项目经费申报环节、使用环节、监管环节、决算环节等各个阶段逐一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风险点,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三是统筹规划业务流程,在简化手续提升效率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流程。对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等,既要做到适度把关,又要不留空白,确保控制流程全覆盖。强化财务内控工作,对资金流向严密控制,实现资金管理的全面性与精细化。

 

四是加强信息沟通,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明确信息公开的时间、渠道、范围、层级等内容。搭建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建立项目经费管理定期协调机制。

 

五是强化监督作用。加强审计部门在内部监督和检查中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发挥职代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和组织的监督与检查作用,不断提升内部监督的实施效果。

 

此外,单位还应不断探索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根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中有关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设置一级指标,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完善内部项目预算及评审机制。在立项前进行科学绩效评估,科研人员根据科研实际规律合理编制预算。财务人员对项目预算进行审议并提供咨询,管理部门做好可行性论证。在项目执行中对执行进度和绩效双考评,不仅关注支出的相关、合规合法性,还要不断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重点项目结束后及时开展绩效自评工作,探索建立科研全成本核算,统筹考虑项目投入金额、单位相关人员费用、房屋设备损耗、应分摊的管理费用等,从而加强单位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客观开展绩效评价。

 

分工协作 构建系统

 

随着科研经费资金总量增长,科研经费管理内容日趋复杂,会计核算的业务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加大,传统手工核算模式和分割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科研财务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项目经费会计核算和管理带来契机,科研财务一体化信息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单位可将有关部门整合纳入信息系统,集科研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人事管理、科研成果管理于一体,在单位内部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可全面采集、深度挖掘,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数据化、信息公开化 ,树立“规矩在先、公开透明、责任自负、违规必究”的管理理念。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将科研管理系统对接财务系统,让数据跑路,从项目申请、立项、入账、使用、验收、结题结转六个环节逐一梳理,打通政策执行中的堵点。

 

积极作为 优化服务

 

“放管服”中的“服”指服务。这要求单位在进行科研经费事前监控、事中监管、事后监督的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心服务。对此,财务部门应提高工作执行力,以服务为导向,以创新为特色,帮助科研人员从琐碎繁杂的项目经费管理中解脱出来,为科研人员提供全过程服务。

 

此外,财务人员要做好由“台前”向“幕后”的转型,由简单重复的账务核算功能转向科研财务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绩效管理等经费管理功能,为项目经费的合规合法和有效使用发挥保障作用。做好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科研“放管服”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