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数字经济时代: 本土事务所信息化建设需要新突破
2019-06-14 00:00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颜凡清

    近年来,全球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内涵正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社会对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并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术,驱动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将无处不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日益交汇融合,人类迈入数字经济时代。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不可避免地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轨迹以及现行的审计标准、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流程及作业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事务所信息建设规则和审计技术需要新的突破,其变革已是必然趋势。
    在本文中,笔者阐述对数字经济时代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应对的思考。
    注师行业面临挑战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实现事务所的一体化管理,要求事务所在人力资源、财务、审计专业标准、风险和质量等重要管理区域实现集中管理,即信息化对事务所一体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事务所审计作业软件的内涵以及项目管理机制、组织机制将发生变革,审计作业流程将缩短,依托互联网作业模式将进一步系统化、远程化、可视化、智能化和集中化。信息技术审计、财务报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审计将高度融合,信息技术公司层面控制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应用控制审计的在整合审计中的比重日益提升。
    事务所还需要开发大量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及智能审计工具,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式及新技术领域审计的要求。同时,因新的信息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出现,审计的舞弊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将更加隐蔽化、智能化、高端化,审计风险将加大,将对审计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建立和完善以新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风险识别手段或工具。
    “互联网+”环境下巨大的数据互联互通,使注册会计师从传统审计思维向大数据审计思维、互联网共享思维转化,整合分析目标公司零散、相关信息以及对其内外部数据做双验(抽样数据先验和整体数据后验)已是审计必然趋势。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推动会计师事务所拓展该领域的合规性、安全性、可信性、及时性的审计服务以及管理、税务等领域的咨询业务。
    此外,在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日益加速,共享经济、娱乐经济等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从战略高度上考量审计技术创新,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将审计技术创新常态化。数字经济时代还将推动审计服务众包模式的发展和应用。众包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重要生产组织方式,它通过有效利用资源的闲置产能、有效配置资源,形成一种分散而又分享的经济形态。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对该种审计服务模式尚无明确的标准。
    实现多维度突破
    随着国家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以及纵深发展,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以及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审计变革已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在信息化战略的引领下,事务所应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和资源投入,对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信息技术对审计行业的深层次影响和冲击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同时改革人才机制等。笔者认为,本土事务所未来几年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成立以主任会计师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合伙人大会有效决策,制定事务所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具体实施计划。同时,成立以业务端优秀注册会计师、金融分析师、信息系统审计师等为主要资源的审计信息化项目组,就信息技术审计与财务审计融合方向、共享中心方向等进行分步骤研究开发。
    二是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监管政策趋势以及审计准则和相应指南,聚焦颠覆性技术,积极运用新的创意和机会重塑审计及其影响,将信息化建设与审计准则及审计报告核心要素多维化融合,实现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及作业工具的高度集成。
    三是本土事务所应根据自己的一体化管理水平、业务规模、人员规模、总分所分布、业务运维和财务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确定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的分步实施和推进策略,有序实现智能管理平台和审计作业系统的建设。
    四是正确理解共享中心的生态模式,加快函证中心、报告中心、风险控制中心、专业型数据分析平台、计算机审计工具平台建设,实现高频、低效、低判断领域的审计资源的高度整合和信息化。
    五是开发建设适用新兴商业模式风险特点的信息审计技术,实现以智能风险库引导审计;研究开发基于数据分析的抽样先验和全数据后验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分析工具,推进实施全数据测试,开发灵活和交互式的可视化工具,并研究在审计工作中全程植入数据分析技术的实现方式,进而提高对以数据为核心商业模式重大错报和舞弊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
    六是明确审计作业软件定位,实现以风险控制、关键审计领域、重要审计领域引导审计作业软件向审计流程管理软件转化,将大数据提存、建仓存储、检索、处理分析以及底层抽样等职能模块化、工具化,进而降低审计软件负担,提升交互性和软件作业效率。
    七是本土事务所应积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数字经济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智能化,是在传统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审计专家和数据挖掘系统而形成的智能系统,即数据专家、基线分析、金融分析专家将成为事务所必备审计资源。因此,本土事务所要重视培养和引进具有高端财务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八是本土事务所需要尽快形成提供区块链技术应用审计服务的能力,包括不限于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审计(如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可信性等)、智能化合约、区块链设置合规性的审计、区块链安全性的审计等。
    (作者系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注册会计师类学员)